第二百九十二章:没人想混成一条狗-《大唐第一闲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薛礼并没有将自己体会到的东西全部隐瞒,而是选择性的将一部分体会与大家共享,而正是这种选择,让这个九十人团队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,实力有了突飞猛进般的进步。

    “我还是觉得让曹阳直接反叛去耽罗有些冒险,万一是诈降怎么办?万一他去的时候大军刚好出海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不是没有这种可能,但曹阳应该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,就算他能承担,他手下的人也承担不起,能侥幸击败朝廷一次又能如何?他们已经把新罗搞的乌烟瘴气了,自断在这里扎根的机会了已经,时间越久,对他们就越是不利。”薛礼很高兴有人能够提出这样的疑问,但他早就想过这种可能了。

    太平盛世去造反?基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,一百次中就有九十九次都失败了,剩下的一次是人家真的太强了,朝廷真的打不过。

    大唐随着各种改制政策接连推出,百姓的日子不说瞬间步入小康,但也算是一天比一天好了,而且就在他们离开海州之前,外面已经有传言说朝廷有大动作,要在未来多少年内让每一位百姓手中的地都是足授的,而且传的还有板有眼的,据说几位宰相已经立下了投名状,做不到他们就一起下台。

    日子一天比一天好,在这种前提下,谁会去造反?

    说句不好听的话,华夏的百姓其实挺简单的,也挺容易满足的,打他骂他都不要紧,能够给口吃的就行了,能做到这一点,大多数人就不会去造反。

    而现在朝廷既不打也不骂,还在想办法让你能吃饱,这天下还有造反的土壤吗?

    况且侯君集造反太过于仓促,根本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,完全就是因为私吞矿产被发现而慌忙之下做出的决定。

    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,薛礼虽然没接触太多的将领,但也对这里的局势有了最基本的判断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薛礼面色郑重的看了眼周围的手下,开口道:“这次平叛的难度并不大,甚至爆发大规模战斗的机会都不多,咱们海州军想要在这里练手,恐怕难以达到最终的目的,但对于咱们来说,机会已经来了,至少比起他们来说,咱们在这里潜伏的一个多月时间已经学到了太多他们学不到的经验,掌握了太多他们所欠缺的经验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咱们做的不错,虽然有些方面有些遗憾,但这些都是必然的,摸索,积累经验,我们已经做的差不多了,而接下来就是我们真正立功的时候了,是衣锦还乡,还是浑浑噩噩的混上几年,就看这一次了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