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章 再献一策-《宋时吴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这次你应居功,只是你身上没有职事,也不能行赏赐之实。不过孟叔还有你王叔都记着呢。有事吧,就在院子里谈如何?”

    公输念槐朝四下里看了看,院子里人不多,零零散散的,离得也较远,偶尔有人往这边扫一眼,也是一沾即走,然后踩着脚步各行其事去了。没有人停下去关注他们。

    “也好,小侄听孟叔的。”公输念槐想到自己要说的话,并不涉及机密,在夏秋之交的院子里坐着聊天也很惬意。

    很快,孟之经拎来几个小马扎,送到三人的屁股下,自己坐得远远地,支楞着耳朵听。

    “小侄方才听闻史通判要来巡视屯田,小侄想到了一些法子。”公输念槐开门见山,也不啰嗦,时间很紧呐。

    “噢,哪些方面?”孟珙眉毛一耸,眼中爆出一点金光。

    “小侄昨日与孟兄一起去看了看屯田,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,特向孟叔王叔请教。”公输念槐话题挑出来,还不想竹筒倒豆子,先试试这些宋人的认知程度,否则不说也罢。

    “噢,念槐,能看的屯田无非两类,一是围堰造田,疏浚河道,二则就是耕地平整,庄稼种植。你对哪些感兴趣。”

    王坚摸着下巴,两眼迎着落日余晖,眯成一条线,瞧着公输念槐。

    “时间紧,小侄就说说眼前的吧。小侄也种过田,对农家之事也知之一二。像起垅,施肥,庄稼间距啊,小侄也不陌生。小侄昨日看到庄稼的间距,出乎小侄的意料,谷子的间距跟高粱的差不多,小侄想来想去,也没想明白,嘿嘿,小侄想请教两位叔叔。”

    “呵呵,念槐,怎么,跟两位叔叔打埋伏?你问的不是你想说的吧?”孟珙眼珠转了两转,就识破了公输念槐的小心思。

    “绕个大圈子不嫌累啊,看,天色已晚,王叔没时间陪你磨嘴皮子,有话就说。”王坚也听明白了,赶紧出言催促。

    公输念槐一听,得!在这些人面前耍个花枪都得遇上梗,心里憋屈啊。

    “,嗯,小侄是这么想的。史通判来无非就是想了解一下屯田情况,既是检查今年的成果,也是为明年的屯田规模做出预估。那现在我们能让史通判眼前一亮的点有哪些呢?”

    孟珙与王坚对视一眼,微仅可察地眼神一凛。

    “念槐,俗话说旁观者清。你看到了哪些能让人眼亮的点?”王坚想了想,把球还是踢给了公输念槐。

    公输念槐微一沉吟,梳理了下思路,“史通判久居光化军,做过司户参军,现居襄阳通判一职,对这两地的情况必是熟稔无比。而且对如何屯田更不是生手,现在我们的围堰造田疏浚河道,正在进行之中,还看不出端倪来。若拿这些给史通判看,可能还显不出我们的手段来。”

    孟珙与王坚目光一亮,这些话说到两人的心坎里了。想不到公输念槐往田野里一走,就看出门道来了。而且对上司的心理揣摩得甚是老练。

    公输念槐稍一停顿,见没有人插话,就又自顾自地说起来,“本来小侄想制的疟疾药,尚可拿给史通判一观,只是材料还没到位,更遑论成药了。疟疾药不仅能解除劳工们身上的病患枷锁,让更多的人上工劳动,还能加快屯田度。这种充满活力的场面,想必是史通判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。唉!”

    公输念槐轻叹了一声,显得甚是可惜,更为孟珙与王坚惋惜,一个在上司面前露脸的大好机会,就此溜过了。

    “念槐,黄花蒿正在广南四川两地大量采购。早一日晚一日,史通判这次能否看到,你孟叔还不放在心上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