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章 会师-《宋时吴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公输念槐一时也改变不了这些人的观念,他们愿意就随他们去吧。只是若让后世的人看了,定会啐他公输念槐一脸的口水。两个残疾人抬担架,健全的人却悠闲自在,这是折寿啊。

    “嘿嘿,有公输公子教我家小子识字,是他的福气,陈叔怎会不敢,嘿嘿,那小子不听话,就揍他,就是打死了,陈叔也不会怪你。”

    “家福啊,你家泥鳅还是跟着我吧,我不会嫌他。”

    “跟你能干啥?李大啊,这碗饭你我这辈人吃也就吃了,下辈人我可不想他们还走我们的老路。公输公子有这个想法,泥鳅就跟了公子了,是死是活,也比提着脑袋挣命强。”

    “嗨--,你这个杠头,在这件事上想得倒也通透。”李良长吁出一口气,闷头走路,脚下出吱吱声。

    公输念槐跟着走了一段闷路,踩着绿得硬的夏末秋初的野草,簌簌响。惊起了蚂蚱,在草丛里乱窜。蝴蝶飞飞,似乎感受到了空气中秋的气息正步步逼近,抓着夏的尾巴尽情地欢娱***催动着生命最后的灿烂。

    鸟儿是从不会缺席的,啾啾地叫着,飞高窜低,落在前方不远处,歪着小脑袋瞅着这群奇怪的生物,等走近了,一抖翅膀飞上树梢,探出头来继续监视着。

    阳光依然明亮,蒸腾着树木花草的水分,在丛林里氤氲着一层水汽,空气沉重,阻滞了人的呼吸。

    幸而高高低低的地形,切割了气流,时不时地风会带走身上的热量,人走起来倒也不很难受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间,一行人已经走出了五六里路,接应的人竟然还未到达。

    这让公输念槐有些不解,也有些急躁,不时跑到高坡上端着望远镜瞭望一番。

    “李叔,接应的人怎么不打烟火弹?在这种环境里,稍不注意就错过去了,我再打一。”

    烟火弹只带了四,还剩下两。再打出去一的话,就只有一了。看着绵延不断地山地,苍茫不绝的绿原,好似永远没有尽头一样。公输念槐沉不住气了。

    “距离还远着呢,公输公子,你出时的位置在哪里?算算就知道了。还有,我们上去的烟火弹他们还得看到,等做出反应来,找出路线,半柱香的功夫就用去了。等着吧。”李良耐心地解释着,对这种情况似乎并不奇怪。

    “他们也该打烟火弹呀,让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收到了我们的信息。”公输念槐有些丧气。

    “他们打出烟火弹后,公输公子你判断他们想表达什么?”李良不直接给答案,学会循循善诱启式教学了。

    “我会认为他们知道了我们,还会认为他们要我们去找他们,还可以认为让我们原地等待,......噢,这么多?”公输念槐干脆不去费心思了。一个烟火弹就会有多种解读,要是双方不预先商量妥,有信号比没信号还乱。

    “看来,小子还得加把劲儿,改变一下通讯手段,否则太耽误事儿了。”公输念槐不得不忍受着等待的痛苦与烦躁,小脑筋却也动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改变通讯手段?公输公子,现在已经很好了。整个大宋建立了递铺制度,特别是急递铺制度,军情传递还是很快的。每十八里或二十里、二十五里置一铺。递铺里有步递、马递、急脚递和金字牌急脚递。要是军情告别紧急的话,还有斥堠铺和摆铺。公子还嫌慢的话,李叔就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。”

    公输念槐摇摇头,“李叔,从枣阳到临安最快需要几天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