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都是北人-《宋时吴钩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三十八章都是北人

    不过这两种火枪恰如其名,主要用火焰来烧灼敌人,与后世的射弹丸的枪还有很大的区别。笔』』趣阁WwΩW.ΩbiqUwU.Cc

    真正能射弹丸的火枪还要再推后大约三十年,也就是历史上南宋灭亡前的二十年。

    诞生地为安徽寿春。名字叫突火枪,这也是在后世较为人熟知的火器。仍然以竹子为筒,内安子窠,先是点燃火药,出火焰,之后子窠出,声音很大,即使在一里外都能听到。这是一种能直接击杀敌人的单兵火枪,而且具备了管形射击火器的三个要素。

    一是有了身管,二是采用火药作为推进动力,三是有了弹丸。

    由于突火枪出现在与蒙古人作战的战场上,所以很快就为蒙古人所掌握,制成了竹火筒,后来元人依此形制,开始用金属代替竹子作筒,制成了金属管形火器---火铳。

    所以在公输念槐画出迫击**这一时刻再往后推百年左右,才会出现用金属作枪筒炮筒的火器。

    江海一看到圆形的筒子,自然而然的就与竹筒联系起来,这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使然,而非是江海这老头的愚昧与冷幽默。

    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转变,转变的不仅仅是兵器,更是人的思维。

    几千年的冷兵器限制了宋朝人的思维,这是一种习惯,最难改变的也是习惯。

    即使都是冷兵器,使惯了大枪,再去耍大刀,也还要一段适应时间,更何况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武器种类。骤然之间,让这些宋人如何适应接受?

    其实看看宋代的火器史,就能现,宋人所谓的火器,依然秉承了放火这一冷兵器时代的特点,只是火药的明,使放火变的更为方便与剧烈而已。

    这固然与黑火药的威力较小,配比尚不科学,基本上不能产生爆炸有关,其实也是冷兵器思维的一种延续,也就是说宋人还没认识到爆炸的威力。

    但是公输念槐来了,一个带有热核思维的后世人的出现,势必会加这个时代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的度。

    “这种火器确实不能用竹筒制作,你们看,这种弹丸体形巨大,若以竹筒为体,火药推出弹丸时,竹筒必会四分五裂。”孟珙甩了甩手中的纸片,向还一脸懵懂的江海解释着。

    公输念槐越来越佩服孟珙了,适才孟珙抓着图纸看个不停,公输念槐还以为孟珙看不懂,正恶补呢。

    想不到他竟然看出了迫击炮射的特点,或者说枪炮的特点。不管是枪筒还是炮筒,实质上是一个承受压力的容器,这个容器要能承受得住瞬间暴涨的压力,否则就会出现后世常说的炸膛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,王坚突然站起来,提了一个空瓷罐过来。先在平地上作了一个原地起跳,然后再站在瓷罐上,奋力起跳。

    “叭嚓”一声,人还未离开瓷罐,瓷罐就出了一声呻吟,随后散裂开来,王坚的双脚踩在一地的碎片上。

    孟珙指了指王坚脚下的碎片,“正是这样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说来,四百步的射程并非最远的距离喽。”江海看着一地的碎片,手捻着胡须,若有所思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江爷爷说的正是,若这炮管够结实,火药威力够大,射程达万步也是有可能的。”

    公输念槐一不小心嘴里又跑火车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