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 始发百里路-《宋时吴钩》
第(2/3)页
“公子,你等等,”张言瞅见靠近正房处放了两张床,放下食盒,一手揽着一个,把两人架到床前,两人坐在床上。地上太潮了,坐在地上时间长了,会伤了身子。
张言先让两人喝了口水,又打来两盆水让两人清洗了下,这才打开食盒,把饭菜一样样地摆在床上。
公输念槐与孟之经也不看是什么饭菜,端起碗来,一阵狼吞虎咽。
吃饱喝足后,孟之经这才问张言,“怎么才送来,我与念槐都要饿死了,长这么大还没这么饿过,这滋味真不好受。”
“嘿嘿,小的早来了。不过方爷说了,你们不折腾完,小的不能进来,所以小的一直在院墙外听着。”
“嘿!方叔啊也太也较真了。算了,张言你也甭回去了,就在这里守着吧,我跟念槐躺会儿。”
张言点点头,“方爷也是这么说的,小的就在房上守着,外面也有人巡逻,两位公子安心歇息吧。”
饭困饭困,两人一阵倦意如海水涨潮,汹涌而至。张言收拾好碗碟后,两人一头栽在床上,片刻后鼾声响起。
一地星光落满院子。
公输念槐睡的很香。如此投入的做一件事情这种状态,只有在刚刚毕业的前三年里曾经出现过。
配制培养基,往培养基上涂抹绿霉,大部分工作量是由孟之经完成的。不仅孟之经的体力比他强,兴趣也比他大的多,真正是累并快乐着。
公输念槐主要记录数据,培养基中两种要素的比例、培养基的浓度、绿霉涂抹数量等等,都要一一记录在案。并把这些数据写在小纸条上,用胶粘贴在瓷罐上。
这些工作看似轻松,但主要动作却是蹲下站起来,时间一长,腰就像断了一样难受。
等到六天后,青霉菌的培养告一段落后,根据青霉菌的育情况,就可以筛选出最佳的比例。
这种情况还要继续下去。绿霉如同韭菜,割了一茬还有另一茬,如同一个滚动的车轮,每天都要向前滚动一格。如此循环往复,以七天为一周期,不断向前。青霉素就在这种滚动中不断地制作出来。
只有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后,才能筛选出最佳方案来。想急也急不来。
而在这期间,还要制造注射器。像后世的片剂,公输念槐还做不出来,只能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。
宋代肯定没有玻璃,也没有塑料,制造注射器针管就成了问题。针头可能不成问题。
公输念槐带着满脑子的问号、叹号、省略号进入了黑甜的睡乡。
报时鸡的呴呴喽,这次对公输念槐失效了,但方琼轻如夜猫子的脚步却惊醒了公输念槐。
“方叔早啊!”公输念槐一只胳膊撑着身子半卧着,一只手揉着眼睛,还长长地打了一个大哈欠。
第(2/3)页